目前分類:創作 (2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  威羽:

  臺北的春天依然陰雨,我的寢室一如往昔開始漏水。首先是天花板的角邊,整面牆,然後是書桌。我現在坐的這個位置,也就是我的工作之所,腳板濕透,常常像在踩踏淺淺的河流。我已經買了第三份報紙,把它們張貼在那些下著小雨的角落。報紙貼附著牆,吸收水氣一點一點暗去,這或許是實體報紙,唯一的用處了。而窗外幾株葉片繁茂的老樹,球狀的樹型掩蓋天空,即使白晝也似黑夜。我躺在冰涼的竹蓆上,聽著無窮無盡的雨,總會想像起港鎮的天氣。小小的港,小小的船,遼闊的海。那些晴朗的日子,阿嬤會在我們身後追逐,呼叫著我們的名字。我們赤腳,而她踩著藍白拖,在礫石沙灘上輕快的飛縱。

  一切書寫的開始,關於我們的港鎮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 父親底身體上佈遍點點黑痣,母親身體上繁生着紅痣,他的身體上有黑痣,也有若干紅痣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──王文興《家變》

  我至少擁有五種不同年份的《家變》,卻在寫這篇稿子的前夕,全都消失無蹤。我翻箱倒櫃遍尋不著,上圖書館網站,《家變》顯示「可流通」,實書卻已下落不明。書店裡,王文興的作品隸屬長銷專櫃,《小說墨餘》、《十五篇小說》、《背海的人》……,就是沒有《家變》。我氣急敗壞,在溫州街的幾家舊書店間奔走,連位處狹小巷弄,雨天漏水的那幾家都已去過。我耗去整個下午,走投無路,再不信邪也只能坐進咖啡館,上網路書店索書。邊刷手機邊想,會不會這個世界上,從不存在《家變》?沒有《家變》的世界,會是什麼樣子?又或者,這該不會是什麼考驗,要我學習《家變》裡的主角范曄,登報尋一本「失蹤」的書?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初至台大的兩三個月,我耗去大量時間在校園裡晃盪。我常要停下腳步思考,回返宿舍應走進哪一條路,當左轉還是右轉,去某間教室該穿過哪一條迴廊。我經常忘記手機,失去時間,只能駐足傅鐘前,傾聽準點鐘聲迴盪(後來我才知道,無論何時傅鐘都是擊打二十一響)。有次,我為了論文需要,在圖書館尋找一本名為《雷峰藏經》的大部頭刻本。該書厚重,我便隨手將原初借的一疊書擱置木桌。回頭要找,遍尋不著,直冒冷汗在迷宮似的書架間奔走。羞愧於圖書館裡問路,只好硬著頭皮,研究起貼在牆上的館內地圖。我的冒失驚動了那些沉思中的讀者,紛紛抬起頭,猶如對於外邦人的警戒。

  這一年,有人於校內湖泊溺斃,有人從教學大樓跳落,而將台大校園視作大型公園的小家庭,仍在悲劇現場放起風箏。老樹青翠,有飛葉旋落,我喜歡坐在人群裡頭,毫不費力坐去整個下午。天色暗得差不多,才在腳踏車叢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。屬於自己的日復一日,按著課表,在偌大校園裡找到自己的位置。習慣一個地方,對我而言是件需要專心致志的差事。課餘時間,我便騎著車,滑手機(台大地圖已推出手機版),將那些陌生的建物,一個一個指認出名字。隨台大同學呼喚「小福」、「活大」暱稱,也開始被問路,彷彿我一直是這裡的人。

  大學時代的死黨,紛紛找到工作;而剩下幾個注定失業的,都進了研究所。朋友們變得滄桑老練,像是已在傳說中的「社會上」打滾多年;我也學習著,聚會吃飯時要記得散場時間。他們必須準時起床與入睡,而我仍偶爾,會在陰冷的半夜驚醒,聽室友巨大的鼾聲直到天明。我們仍會關心,喜愛作家的近況,卻不再能像個粉絲迷妹,追著講座四處跑,並在會後Q&A,提出讓人驚嚇卻真誠的問句。回想起過去的生活,我們總驚嘆於曾揮霍那麼多時間,去辯論一個意象、一個場景的運用是否合宜。在那座經年落雨的山城,我們彷彿擁有無盡的時間,可以沿著山路上行;只要注意別滑跤,就可以把沿途的風景,都看成顧城與邱妙津的筆跡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pr 24 Fri 2015 10:01
  • 港鎮

photo by 鍾永和  

(這張照片是鍾永和先生的作品。)

  陳時星醒來時,日光正好打在他的臉上。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,穿過蚊帳,盯著那片剝蝕的牆,垂落一面殘破蛛網。「一切平安。」陳時星腦子裡閃過第一個念頭,讓他很想跳起來,踢開門,沿著港鎮最寧靜的路大聲唱歌。他無法這麼做,不是害怕鄰居譙罵,而是聽見輕微的呼嚕聲。阿嬤難得還躺在床上,肚腹規律起伏,像是嬰孩正做著好夢。窄小房間裡恆有母乳香氣,他坐起,調整氣息,輕手輕腳像條貓,跨過熟睡中的阿嬤。他悄悄倚到窗邊,路燈還未熄滅,街上籠罩著輕微的夜氣。有一條大黑狗,晃著乳房緩步黃線,身後跟著三條小的,餓著肚子搖尾乞憐。牠們漸行漸遠,鑽進檳榔店旁的小巷;陳時星這才注意到,馬路對面,球仔阿桑已坐在她的小院子裡,手裡叼著一根香菸。她總是天荒地老似的坐著,定定仰頭,像在搜索天空裡的什麼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ROUND 1 牌戲

    阿嬤坐我對面切牌,兩姨婆共食一盤花生。鱷魚牌蚊香旋繞,她們的手指蒼白老皺,算牌仍然敏銳。她們有時會向我update,哪些老牌友已然病故離去:賣豆腐的寡婦,托運行的頭家,還有、還有……,而我知道,總有一天,她們也會在別人的牌桌上被提起吧。在這樣的時刻,我想起曾祖母。過年總是作莊的她,曾將我攬在懷裡,悄聲告訴我:「博大一點,阿祖讓乎你贏。」但是,沒有人能夠欺瞞時間,在名為人生的牌局裡,出一次老千。而那些面孔,終究也像手裡的牌,紛紛跌落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球形祖母的眼皮才剛要垂下,便聽見一陣敲門聲。「游秋妹女士!游秋妹女士!」那是她的名字,父親給她的名字,她已經許久未聞。她竊喜,掙扎著起身,卻很快記起絕無可能脫困。她體表的肉是靈活的蛇,鑽入籐椅的孔縫,交織成細密的網。籐椅成為洞穴,而她的身體進入漫長的冬眠。她聽:那男孩的方言不大道地,語調並不熱情。她舒了一口氣,至少不會是推銷員,要她添購靈骨塔位。她繼續聽:北勢寮,枋寮漁港,肉粽角……,難道又是來問路的?就像上個月,一位年輕女孩循手機導航要去藝術村,竟走至這偏遠之地。她坐在屋裡滿身大汗,隔著門與女孩的剪影對答。她先是假意問起女孩如何前來(「我坐火車」),而後順理成章從枋寮車站的發展歷史,談及家族的興衰。故事太冗長而氣候炎熱,當她第三次提到「阮阿爸出世彼冬……」女孩終於失去耐性。女孩抹去一把汗,打斷球形祖母的閒話家常:「阿婆,我是欲去藝術村,毋是欲探問妳的身世。」球形祖母才像是犯錯的孩童,坦承自己指不出正確的路。女孩喃喃離去,年輕的腳步聲卻提醒著球形祖母,已有多年未曾跨出家門。她不明白道路的變化,店家的改換,也不知親屬鄰人死滅了幾人。她的側邊有窗,窗外是一道紅瓦老牆,牆上的晨昏流轉,是她與這個港鎮的唯一關聯。她聽見男孩呼喚她的名字,想起那問路的女孩,心裡的遺憾比愧疚更深。或許,她該抓起手邊的電話,隨便撥出一組號碼,「藝術村安怎去?」讓交談的時間延長,讓「外面的世界」在對話裡繼續生長。她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說話,而事實上她並不記得電話號碼,也不會有人記得她。不行了,不行了……,她抓了抓滿頭白髮,耳裡細細碎碎,像有人調亂了拉吉歐的音頻,男孩的呼喚盡化作一句單調的催眠:去睏,去睏。她的眼前浮現一座夏日空景,與北勢寮絕無相關:天光大亮,一片白色的天,一片藍色的海。她想那是多年以前,丈夫與她雙載去的。因為那時,她還可以踩著階梯,爬上堤防,踩過滿是廢棄家具的沙灘;她的長髮黑亮,影子還沒變重,不需要借助拐杖。丈夫走在她的前面,一顆砂礫滾進她的鞋,扎痛了腳底。她彎腰將鞋脫下,反扣,竟咚的跌坐在地。她依然帶著微笑,不呼救,以免壞了丈夫的興致。她以手掌撐著,沙地熱燙,卻沒有施力的點。她忽然開始下陷,像是馬鞍藤糾纏著破碎的酒瓶,愈是掙扎,愈是下陷,不斷下陷。她想要張口呼叫,卻讓更多的沙流入嘴中:填滿齒縫,刮過舌頭,食道,胃,再經由血管鑽入她的身體。她感覺灼熱的沙暴在體內奔行,而心臟的跳動則似幫浦,細碎的聲響很快塞滿耳朵。刷啦刷啦,刷啦刷啦,猶如山際的細雨,轉烈,最後成為暴雨,土石紛紛滾落──就在她感覺頭顱快要爆破時,沙石忽然從她的雙耳傾洩而出。丈夫抓住她的肩膀,將她從沙裡拖出。她醒轉過來,唾液流得滿嘴。左肩還留有抓痕,夕陽炸了滿牆,丈夫死去多年,而男孩仍在門外高喊。她明白:男孩知道她在厝裡,也知道她無路可去。球形祖母最後一次走出家門,同樣是黃昏,落雨。她只是想走去後院,看一園子的瓠瓜,卻瞥見門前的柏油路上,伏著一條被車輾碎盆骨的貓。貓正嗚嗚哀鳴,她走近,蹲低,與貓對目。她趕緊站起,努力克制自己的同情心,想:夕陽很快就會把牠帶走。她留下手裡的傘,回身,走進屋裡。天色逐漸暗去,持續落雨,她在心底做了一個決定。鄰居街坊發現她連日不出家門,以為她生了什麼重病,或者忽然死了。他們善意前來串門,當然不無挖掘八卦的意思。所以當他們發現球形祖母不只沒病,還愈來愈胖,甚至顯現出長命百歲的徵兆,都感到無趣而掉頭離去。不再出門的球形祖母,可以輕易的坐去整個白晝,將所有的時間體力,拿來編織一幅龐大繁複的家族樹狀圖:從父母相識,童年往事,到與丈夫結婚,生子(事實上他們並沒有孩子),種種。只要被她抓住,至少開講六個小時;為了留住聽眾,球形祖母的人生旅途不曾重複,下回待續便是另一個開始。她任意揀選人物與佈景,像是圖書館收藏的千百萬種故事。她錯接北勢寮的歷史,結交不曾存在的人,甚至將保安宮祀奉的神祇說成了媽祖。球形祖母早已搞不清楚,哪些才是屬於自己的故事,而哪些確實發生。球形祖母的聽眾愈來愈少,她竟去電保安宮播音站,說願將所有財產(包括她現下所住的這間房厝)全部奉獻。她的要求不多,只願播音站在每周三晚間七點半,為她放送一則消息:游秋妹要講一個故事。誰也沒料到,當天午後,球形祖母家的小門差點塞爆;不只北勢寮,連東海,甚至潮州人都前來聽講。一名年輕的國小女教師,領軍班上的小蘿蔔頭,校外教學,認識耆老。而打算寫一部《北勢寮誌》的男人,則宣稱:「這是最有意義的田野調查。」球形祖母坐在籐椅上,毫不怯場,臉頰甚至泛起潮紅。頭毛店的小姐到府服務,為她梳了個小圓髻,噴上髮油。她像個候選人,感謝鄉民們的熱烈支持,說這樣的場面讓她想起鬧熱時候,父親總將她放上肩頭,看七爺八爺走星步,炮仔炸落滿地花屑。她的眼眶轉紅,戲劇化的說了一聲「不如飲酒」,便從身旁抱起一酒甕,要每位聽眾上前領受。轉眼之間,每個人手裡都捧了一盞酒,小學生不知所措,轉頭向年輕的女教師求救;老師還未決定,球形祖母已經喊出那個字:「乾!」酒水初時相當順口,卻很快轉為燒灼,猶如強酸刺痛著食道咽喉。人們趕緊將酒嘔出,幾名小學生已經昏倒在地。女教師對著球形祖母叫罵,因喝了怪酒,罵聲更顯悲壯。有人打電話叫救護車,有人則為孩子們催吐,場面亂成一團,球形祖母卻像置身無人曠野,抱起酒甕就口。喉頭跳動,剩餘的酒水全進了她的胃囊。她連續打了幾個飽嗝,見昏倒的孩童都被搬上救護車,終於輕輕嘆了口氣。「這甕酒,是我媽媽留下來的──」球形祖母聲音細小,卻使焦躁的眾人頓時靜默。酸臭之氣尚未飄散,人們已經想起此行的目的。那位宣稱要寫《北勢寮誌》的男人,率先坐下,開啟錄音筆;小學生也跟著坐下,仰起頭,彷彿聽見了上課鐘聲。球形祖母說,如果有一個人想聽,我就講。鄉人們看看你,看看我,走的人畢竟不多。球形祖母點點頭,這個故事她從未說過。她十分緊張,因為她非常鄭重,「彼已經是日本時代的代誌……」她說起,那一夜,父親接獲入伍通知,要送他去南洋,打叢林戰。那幾乎是封死亡的預告,鄉人卻歡天喜地,辦起了嫁新娘般的流水盛宴。殉國殉義的牌匾,在父親出發前就送達家中;母親則找來一千位女性縫製「千人針」,釀起一甕待丈夫凱旋歸來才要開封的酒。哪知隔了數月,父親竟然失蹤,據傳是受不了鍛鍊之苦,連夜逃走。母親不信,認定日本軍方冤枉,必是將她的夫婿做成了肉粽角,棄置枋寮漁港邊。她從此只在陰曆十五日出門,穿一襲黑衣黑裙,在月照下穿過迂迴巷弄,抵達港邊一塊肉粽角(她的夫婿?)。跪祭,上菸,奉酒,痛哭著「愛人哪──」然後脫光衣服,趴在上頭睡了三天三夜,「九個月後,我就出世啊。」後來,鄉人們對球形祖母那天的事絕口不提,他們皆認為遺忘與隱瞞便是最大的善意。他們私下禁止家裡孩童,再次走進球形祖母的屋厝;而《北勢寮誌》的作者,則以「精神狀況不濟」一筆帶過。食言而肥的球形祖母,並沒有因為不再說謊而停止發胖;相反的,那些故事全倒灌為她的豐腴體態。她壓垮屋厝裡所有座椅,只剩下籐椅能承載她的重量。頭頂糟亂的雞窩,隨著時光,柔順成銀白絲絨──而那讓她更接近一顆破裂的,棉絮外露的躲避球。初時,球形祖母還能以近乎滾動的方式,穿門過戶,然後掙扎著,爬上她專屬的那張籐椅。但漸漸的,她發現不僅失去移動能力,也喪失行走的決心。她愈來愈胖,與籐椅融成一體,分不清自己是物是人:她不須進食,不須入睡,甚至不再回憶。她只是坐著,看著側邊窗外那一堵牆,感受肉體持續擴張。所以當她聽見年輕人的呼喊,聽見她的名字,便想著:一定要去應門,一定要去。她會告訴他,後院有一園子的瓠瓜,每當有人經過,丈夫會指著八卦桌上三兩顆瓜,說:你們拿去吃啊。球形祖母笑了起來,「吃啊吃啊……」她忽然便站了起來,開門,而門外已是一片昏暗。男孩對著她笑,在街燈下投影出瘦長的影子。球形祖母想要開口,卻咳出一嘴巴的沙。沙吹過馬路,在男孩的身邊飛旋,跳動,閃閃發光。她模仿著男孩的唇形,一字一字吐出:游,秋,妹,女士?膝蓋終於承擔不住她的體重,一陣刺痛,痠軟──球形祖母的喪禮,在保安宮廟方的主持下,圓滿結束。鄉人們都說,球形祖母是個溫煦且慈善的老人。不再有人提起,球形祖母說過的故事;也不會有人相信,《北勢寮誌》作者的記載。那男人在改寫後的小傳中,描述球形祖母為了撿拾路中央的瓠瓜,從籐椅掙扎站起,一個重心不穩,竟從她家一路滾到枋寮港邊。瓠瓜仍護在胸前,像是嵌進體內,最後連著肉體燒成了灰。他的幾個形容,在最後的定稿中,被諷為無稽而刪除。其一是有船員看見,港邊的某塊肉粽角,在月圓的深夜會化作人形,鑽進巷弄;其二則是球形祖母與她的籐椅,曾經盤根錯節,像是一顆穩定跳動的心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                   刊登於《聯合文學》2014年八月號。
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ug 26 Tue 2014 21:37
  • 阿舍

  那時港鎮還沒出現便利商店,祖母家也尚未改建。我們還有一台轉盤式的電話,有段時間,我總是等待著祖母上田,才在昏暗的客廳裡反覆撥打。當然,神明廳的櫃子裡有一本厚重的電話簿,卻從未有人翻查;那時的我,只是喜歡胡亂旋動轉盤,聽那鏽蝕金屬喀喀作響。屋裡的光度極弱,清晨與黃昏都像是深夜;因為我們的房厝鄰近「大房子」,便全吞沒於它的陰影之中。「大房子」在港鎮顯得突兀,極我所能形容,那是一座「極盡雕鏤」的巴洛克式建築,或者說,「城堡」。大房子樓高五層,配有電梯,頂樓是座小花園。鄉人們喚大房子的主人「阿舍」,只知道他是外來的富商,傳說比前前任鄉長還要有錢(前前任鄉長後來因圖利殯葬業者被逮,至今仍在坐牢)。「阿舍」家有幾名幫傭,幾乎不與鄰人來往;唯有炎熱的正午,整座港鎮最昏沉的時刻,他才會拉著兩隻玻璃酒瓶,從大房子緩步走出。一頭長髮(有時綁成馬尾),踩著藍白托穿過紅石窄巷,飄往海的方向。柏油路面蒸騰幻覺,阿舍像在追蹤粗礪的鹹味,鼻子總是狗一般的皺著。他有時會忽然趴伏地面,傾聽遠方火車的聲響那樣,慎重而惶然。

  童年的時光裡,阿舍像是一個夢遊之人,他的出現,總會把風景導向特屬於他的畫卷。幸好他很少很少,被鄉人看見;或者說,鄉人們早已習慣,不看見他。祖母總是告誡我:轉過去,不要看。不要看他。祖母不會學鄉人們,歪斜頭顱,諧謔模仿「就是那個肖仔阿舍」;我聽不出她的語氣,究竟是哀嘆還是慈悲。以至於,每當我從窗子仰望「大房子」時,總會感到一絲不幸,卻是一種帶有滑稽的不幸。或許可以這樣形容。那一日,如眾多的日子,祖母正與販售魩仔魚的阿桑討價還價。蒼蠅旋飛,而她們來來回回,也不過是那幾個鄉里間的細碎八卦。我離開,坐在未繫船隻的纜樁之上。纜樁早已鏽得一蹋糊塗,我撫摸那塊髒黑色的金屬,想像在海風裡逐漸鏽壞。朝燈塔的方向看去,有座浮島隱隱約約,祖母說過,那是小琉球,你阿爸小時候想游過去,但失敗了。上學以後,才在地理課明瞭了兩件事:眼睛的比例尺會騙人,小琉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孤島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4-02-07 11.32.43  

 (以前常去的「廟仔後」遊樂場。柏油路面滾燙,可笑的動物塑像永遠凝固,於兒童的尖叫與奔跑之間坐禪。我等待著。如何才能跟小時候一樣,把這裡看成一座無比豪華的動物園。動物在時光裡特別兇猛,我選在水牛背上爬上爬下,而爸爸媽媽也會找到一張石凳,讓風撥動他們的瀏海,諒解,並且逐漸隨之風化。)

  阿嬤引我走進夫人廟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y 27 Tue 2014 21:18
  • 行車

  時間軸開始移動。

  首先是霧,夢境一樣的五點鐘。然後才是車庫門口的盆栽。早餐車還沒出現,兩道爛牆夾出狹仄甬道。坑洞讓鏡頭搖晃一下,此時他或許啐了一聲,但他知道那時只是無比寧靜像一個無邊蔓衍的早晨。車。電線桿。路樹。還有電線桿。電線桿貼附神的囈語。他不知道為什麼這裡的電線還沒有地下化,就像這座城市,沙坑裡的蟻窩。然後是愛國超市,日光燈管大亮,娃娃機齊聲唱歌。便利超商緊鄰舊書店。五十嵐。雞腿便當。度小月。住宅。住宅。掛著「吉屋出售」的住宅。斑馬線,人孔蓋,小學校的圍牆,「在此接送」。他看見一個騎單車的老人,肩上掛著白毛巾,頭髮是溫潤的銀白。

  然後就是長長的山路了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那是一個長長的夏天。

  樹木拱起,闊葉遮蓋天空。長長的夏天,我坐在公園。這是公園的邊角,有數灘紅爛檳榔渣,口香糖和煙屁股,狗糞飛旋蒼蠅。而對面的火車站,仍規律的吐出一波人潮,又吸進一批;跟我一樣等待著的是計程車司機,他們站成相仿姿勢,抽長壽菸,協調接送人客的次序。我早已下定決心這將是叢林游擊戰般的漫長等待,遂刻意選了一張佈滿塗鴉文字的白鋁椅,伴我渡過這個乾巴巴的夏日午後。我認識的人們大多鄙夷著「破壞公物」的不文明,卻無法遏止某一批人在此留下紀念。我其實深深理解,文明從文字始,亦從破壞公物始。我卻搞不懂這蟻窩一般擁擠的Q城,如何值得宣稱「到此一遊」?如何在公廁與資源回收桶的餿臭之間見證「某某某愛某某某一萬年」?就連「微女友」(而非徵女友)、「約砲」者,皆大剌剌伴隨手機號碼銘刻其上。像是通訊設施不發達時期的車站留言板,我幻想著,那些被侵蝕將盡的文字都是即將失傳的密語,他們與她們噘起唇瓣,在某個無人知曉的夜晚,颱風過境之時,在秋天的午後,在長長的夏天……,以手代口,錄下這些無聲的召喚,等待隱形的未來之人,前來交談。

  來到這座公園,並垂降這些文字的,會是怎麼樣的人呢?我重新坐回鋁椅,假寐那樣低著視線,看兒童輕盈蹦跳,看一個媽媽在背後追趕,看老人的步履蹣跚。看見一雙又一雙的鞋,轉瞬消散的鞋印,踐踏過那些人們曾經靜靜刻寫話語的場所。落葉與沙塵飛旋,我想起她。想起她穿梭在櫥窗與櫥窗之間,踩著涼鞋卻如高蹺,每一步都搖搖墜墜像要從鋼索墜落,卻總是讓人無比信任她會從容踩落實地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7097  

(大約七、八歲,我爸第一次將我塞進游泳圈,拖著走進北勢寮後面的巴士海峽。他表演起水底翻跟斗,躺成死嬰放水流。我說,拔,你好會游。他說,想學嗎?我當然想都沒想地說,想學!忽然之間,渦流將我捲入海底,我掙扎著、抓爬著青綠色的海,徒勞的施力都成為反作用力,喉嚨倒灌死鹹水,死命撐開眼睛,只見我爸在我的身邊優游自在,如水上芭蕾舞者那樣彈跳、旋轉。喝了將近一公升的海水混沙,我才被他舉了起來,完全脫離了海。那時遠方的小琉球島浮浮沉沉,燈火明滅閃爍。天色幻變,海鷗排成V字飛旋過我的頭頂。我爸總說,我是那樣學會游泳。上面那張照片,跟這段文字一點關係都沒有。那是2013年的高雄西子灣,衝浪者與潮汐。)

 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3-11-22 21.56.00  

(整理照片時發現熊信淵留下的輕痰預告片殘影。第一本就是王文興的《十五篇小說》讓我心花怒放。每個人的寫作之途,都滿陽春的吧其實。)

 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感傷之旅  

(這張照片來自荒木經惟《感傷之旅》。)

  我記起了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迷宮  

「所謂的『攝影』,就是不拍以後不想再看見的東西,以及自己討厭的或是對方不喜歡的東西。這就是構圖。」--荒木經惟《寫真的話》。

  認路也是一種「將不喜歡的東西刪去」的構圖方法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7125     

(雨愈來愈大。鄭俊言仍停在頂樓門前;梯廊的窗,成為畫框。他看著畢業生們叫鬧著從大禮堂飛跑而出,每一張臉都在雨中溶解成單色,像共同編織一面巨大青春的旗。他們的水球戰尚未結束:紅的、黃的、藍的、綠的、紫的、白的、黑的……,高高飛起,復又落下。他們的目標已不是彼此,而像在打空中的鳥或什麼的--他們又看見了什麼?)

〈虛線〉 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IMG_5764   

(靜坐房間裡,寫作,只佔有一個桌子,只佔有一扇窗,只佔有那一段孤獨的時光。) 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20130402 072  

  (我陪阿嬤逛台大校園。她說,每個地方都幫我拍個照。以後我死了,這些都是歷史啊。我們最後找到一隻夜鷺。

  阿嬤說有什麼物件不見了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30307 011  

(王邦雄主編的《中國哲學史》與陳巧俞贈送的「追分-成功」,是我的好戰友)

近日讀叔本華,驚覺「放榜」就像他所論述的「死亡」。無論結果如何:惡夢的清醒,或者無底黑洞──至少,卸除了迴旋般的反覆猜測。強硬揭曉:而知與不知,則是更後面的問題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宗教文學獎繪圖  

圖/顏寧儀

父親問他,保生大帝生日,要不要回來?啊?不是才剛結束嗎?他以破破的閩南語回答,雖然他早忘了保生大帝生日幾月幾號。也忘了何時開始,出門前總要默念口訣:錢包手機鑰匙學生證悠遊卡……像是密碼也像咒術;念誦時總要一併擔憂起:老家的瓦斯是否沒關,或者院子裡的雞籠子會不會忘了鎖,被野狗拖甩得汙血滿地。他記得手機最後一次接起,父親除了宣布颱風已從南邊登陸,老家後面瘋狗浪轟隆擊岸,還在掛電話前告訴他,屋頂上的木瓜樹已被狂風拔斷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法蘭西斯培根    

〈奔海〉 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