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 楊義

今天去聽楊義先生的演講。坐我對面似乎是來臺客座一年的中國年輕學者,他指著paper上的名字問我:「這個楊義是大陸人麼?」我說是,暗想:楊義只在台灣紅嗎?

演講之間,那位年輕學者將楊義論文放在一旁,攤開自己的書,自顧自在一張白底紅線、像是悔過書那樣的紙上抄寫起來。我偷瞥,那是《王丹回憶錄》,他抄寫的是六四天安門的那個part。楊義在台上口沫橫飛,如何建構大中國的敘事學;而底下則有窸窣碎動如《太平之甍》裡的日本年輕僧人,必須遠渡重洋,來唐國抄寫一部早已無人問津數百年的經書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老厝正拍  

(附圖是陳冠學先生故居。今年初二攝。)

  寒假接下一個傳記書寫的工作,因為家鄉的地緣靠近,被派任撰寫故居屏東新埤鄉的陳冠學先生。國文課本曾選錄陳冠學的〈田園之秋〉,隱約感覺此人雖然一派平淡,卻很有「性格」。進一步察索圖書館裡的著作,發現他的筆名「冠學」,早已透露「智冠群學」的自信與渴求。除了享譽文界的《田園之秋》,還著有《莎士比亞識字不多?》、《高階標準臺語字典》、《象形文字》、《台灣四大革命 : 郭懷一/朱一貴/林爽文/戴潮春;Revolutions》、《論語新注》、《莊子新注》等各類書籍,可見其觸角寬闊,不限一隅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※一月一日:演化與日記
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7097  

(大約七、八歲,我爸第一次將我塞進游泳圈,拖著走進北勢寮後面的巴士海峽。他表演起水底翻跟斗,躺成死嬰放水流。我說,拔,你好會游。他說,想學嗎?我當然想都沒想地說,想學!忽然之間,渦流將我捲入海底,我掙扎著、抓爬著青綠色的海,徒勞的施力都成為反作用力,喉嚨倒灌死鹹水,死命撐開眼睛,只見我爸在我的身邊優游自在,如水上芭蕾舞者那樣彈跳、旋轉。喝了將近一公升的海水混沙,我才被他舉了起來,完全脫離了海。那時遠方的小琉球島浮浮沉沉,燈火明滅閃爍。天色幻變,海鷗排成V字飛旋過我的頭頂。我爸總說,我是那樣學會游泳。上面那張照片,跟這段文字一點關係都沒有。那是2013年的高雄西子灣,衝浪者與潮汐。)

 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3-11-22 21.56.00  

(整理照片時發現熊信淵留下的輕痰預告片殘影。第一本就是王文興的《十五篇小說》讓我心花怒放。每個人的寫作之途,都滿陽春的吧其實。)

 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你很難相信這是作者的第一部作品。

  雖然仍帶有《少年維特的煩惱》式的大篇幅「書信體」,稍嫌冗贅繁瑣,但那其中的靈光,已不能用「暴露」形容。寫的最精彩之處,自然是大學生波克羅夫斯基之死。通過一個十五歲女孩的敘述,追想起那個古怪的大學生。他會在課上忽然哭泣。就算餓得半死,也要把麵包錢拿去買書。他會在崩垮的書架旁,將書一本一本撿起。他會窘迫而不自然的,抓起起女孩的手親吻,並將她的手緊緊貼在自己胸口。

  這是一個「啟蒙」的故事。接近神諭,卻以最酸乏窮苦的方式呈現。女孩終究只能說:「我們幾乎是幸福的。」──幾乎幸福,但不是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7058  

(今年暑假的旗津。泡泡大概是這個世界上,用最悲哀的方式守護和平的傢伙吧。

  九月的尾巴,密集訪問了一些作家。你知道的,我們的人脈,臉書,七年級。重點是還在寫作。拖拖延延,最終約了個吃飯時間,在離學校或捷運站最近的餐廳,坐下來,研究一張食單。早已習慣這樣的開場:保持戒心,適時釋出善意,又像在漫漫冬途裡,遠遠遇見一個落難的旅人;只差沒有捧握著手,說還好還好,你仍活著。你還在寫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989856469986392636  

(這幅照片在報導上的解說是「吳莫愁驚現地鐵車窗嚇壞網友 巨幅海報表情鬼魅」)

  吳莫愁大概是我此生最願意啟齒的崇拜關係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感傷之旅  

(這張照片來自荒木經惟《感傷之旅》。)

  我記起了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迷宮  

「所謂的『攝影』,就是不拍以後不想再看見的東西,以及自己討厭的或是對方不喜歡的東西。這就是構圖。」--荒木經惟《寫真的話》。

  認路也是一種「將不喜歡的東西刪去」的構圖方法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