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教文學獎繪圖  

圖/顏寧儀

父親問他,保生大帝生日,要不要回來?啊?不是才剛結束嗎?他以破破的閩南語回答,雖然他早忘了保生大帝生日幾月幾號。也忘了何時開始,出門前總要默念口訣:錢包手機鑰匙學生證悠遊卡……像是密碼也像咒術;念誦時總要一併擔憂起:老家的瓦斯是否沒關,或者院子裡的雞籠子會不會忘了鎖,被野狗拖甩得汙血滿地。他記得手機最後一次接起,父親除了宣布颱風已從南邊登陸,老家後面瘋狗浪轟隆擊岸,還在掛電話前告訴他,屋頂上的木瓜樹已被狂風拔斷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法蘭西斯培根    

〈奔海〉 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206 004  

 

而葉子我們大家都有。當人不再長大,葉子會掉落,因為童年已逝。當人有了皺紋,葉子會再長,因為愛已逝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206 097        

(拍畢冊照那天,第一個想法是:我也走到了這一天;第二則是,十二歲拍畢業照那年,我也站在最後一排。)

  你是我此生最恨的人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21217 061 

〈請勿在此吸菸〉

 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烏鴉燒  

  卡繆《薛西弗斯的神話》開篇便言:「只有一個哲學問題是真正嚴肅的,那就是自殺。判斷人生究竟是否值得活下去,就等於答覆了哲學的根本問題。」人為什麼不自殺?換句話說,或許是「人應該為了什麼而死?」高翊峰《烏鴉燒》殷殷探索地,卻是這個問題的一體兩面:「人為什麼要活?」小說中的魔幻終究在於時間,然時間暫留,慣性運動的人與風景仍繼續往前,劃出殘影;小說家在《烏鴉燒》裡按下「緩速鍵」,讓所有行走而無所適從的人們/逝者,終於可以在重力加倍的緩慢時空裡,細細端詳彼此究竟衰老成什麼樣子。

  這樣的異質時空並非「換了另一個世界」(否則又回到最初的問題:人為什麼不自殺?),而是把時間調慢了一點;在「時光計時」慢下來、乃至停止的時刻,小說空間便如鏡像,成為現實世界一對一、點對點的投射。例如〈狗影時光〉,通過「睡著等於失眠,安樂死等於什麼?」的悖反換算,則「無有病痛的安樂死」所指涉的,或許即是一種「無有病痛的失眠」。封存於大廈地磚裡,那條鏡影的博美狗,雖然跟隨人群腳步、電梯起落而吠吼;卻又如軟鐵地圖上,那些未能探勘的足跡,沒有擊中就永遠抵達不了。古伯困在「人生等於睡著加上醒著」的算式之中──這樣的活,等於睡著,還是醒著?這個小小的管理室,便是古伯生命的隱喻;沒有病痛而選擇的「死」,竟開啟了封藏鏡像的情感,給了生命一條逃逸路線。我認為,〈狗影時光〉該是一篇是對於自殺者,「他們是這樣選擇去活」的諒解與祝福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00.2.17-218相機初購 053  
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00.2.17-218相機初購 005    

 

  雨來得突然,決定泡一杯咖啡,夜讀袁哲生。《寂寞的遊戲》,背面刮磨指痕,漬痕幾許;此書早已絕版,猶記去年颱風之日,在巷口二手書店發現,還驚喜叫出聲音。攤在桌上翻讀,像調頻一架老鏽的收音機,搖晃著雜訊,傾倒出一個將死者的倒數計時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起跑  

(二O一二年五月六日,極短極短的休閒馬拉松,現在終於起跑)

  李彤和我約七點,市政府中心,只源於她一句:「喂,要不要跟我去路跑?」摸不著頭緒,我們已兩年沒聯絡。考慮整夜,才傳簡訊若無其事:「好啊。」我沒告訴她,我和她修同一老師的瑜伽課,只是不同時段,也要跑馬拉松。大一暑假,我未及向她告白,她已轉去別的科系。兩年後我仍無時無刻,模仿她的生活。當我伸展腰脊時總想像,我正躺在她的溫度裡,奮力扣合腳趾。鍛鍊猶如銘刻,比遺忘,容易太多。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00.2.17-218相機初購 088  

你聽到了嗎?這是你最熟悉的,麥克風和群眾聲音的混合痙攣。你的國家
至上主義、你的終極關懷,你說:「我們至深的存在感是根植在與人類血

陳柏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