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接過五個作文家教,只在去程的公車上備課。所謂備課,只是編故事。看著窗外,無聊街景,來來回回沒有意義的路程。只要度過幾次的停止與行駛,克制住慣性俯衝;只要記得在該下車的地方,彈起來,花費一秒鐘回頭,確認座位上空無一物。在那些空白的時刻,我把馬奎斯《一樁預先張揚的謀殺案》,想成兒童版,大團圓版,以及長篇章回小說版。誠如某個小說家所說,真正的書寫是重寫,我以為,假造的書寫也是重寫。
跟學生說過的故事,成百上千,多是重寫。重寫不是虛構,重寫只是重寫。在我還沒熟練重寫以前,第一個故事,關於我自己。
大約是小學二年級,我曾在午休時候跨過二樓的窗台,沿著樹幹,爬上一棵巨大的榕樹。那棵榕樹據說比小學所有建築的年紀都老,葉子非常茂密,直到高中畢業的那年暑假,才在澎湖看過一棵更巨大的。我像隻天牛,循著寬粗的樹紋,向前爬行。必須縮肩膀,折手臂,才能穿行疏落的氣根,竟似進入一座繁複的森林。葉片篩落陽光,冰涼的蛛絲垂降頭頂,我蟄蹲著,翻開葉的底部,觀察蟲蛀與葉脈的穿扎羅佈;再延伸,與其他葉片交疊,翻回正面,再交疊,幻變成一座迷宮。我讓眼睛跟隨一隻細小螞蟻,徬徨行走於微型迷宮,彷彿有無限時間得以消磨,竟擔心起家裡那頭從未鍊過項圈的大黑狗,會不會摔落水溝。就這麼想著,恍恍惚惚飄到許多年後的炎熱海島,目睹著未來的環島旅行;直到被刺眼的金光驚醒,眼前穿橫的樹幹,有隻螳螂,正揮舞著雙刀,朝我前行……。
牠的眼前有一隻蟬,唧唧唧唧叫著。
我亦停下,注視著牠。
「然後……」我慢條斯理就著水杯,「那個時候,老師跟你們一樣,都是小二哦。」
「那隻蟬被殺了嗎?」小女生記得要先舉手,我點了點頭,「先砍牠的頭,再砍牠的腳,再戳牠的眼睛。」
「妳很噁爛欸!」男孩插嘴,轉過身推了小女孩一把。
「喂!幹嘛啦!」
「凱凱,讓她說完。」
男孩搖晃著腦袋,嘴巴開開的,哼著無聲的歌。小女生扁嘴,吐了一句:「白目。」
「你們要是這樣,我們繼續上『擬人法』好了。」
看著他們的臉,必須以淺淺的指甲摳刺掌心,才能拚命忍住笑意。說故事的人,先笑出來就功虧一簣啦。
「然後──」我戲劇化地昂揚嗓音,鋪天蓋地,將白牆教室,時鐘粉筆,抽換成那個場景:黃雀撥枝穿葉,像顆宇宙隕石受到神祕引力牽引,朝螳螂俯衝而至。光暈迴繞著牠的羽翼,細小暖風拂吹毫毛,像是無比脆弱的救世之神──
「老師!老師!老師!」女孩舉手了。
「好,雨涵妳說。」
「螳螂被黃雀吃掉了。」
「不對。」
「蟬被吃了?」
「不對,再猜。」
「黃雀被你抓了?」
「不對。凱凱,你都不猜嗎?」
他搖了搖頭。
「猜嘛。隨便猜,你想到的都可以。」
「哦……」他聳了聳肩,無可奈何地說,「黃雀就爆炸了吧。」
「也不對。」我盡了最大的努力,忍住爆笑
「老師,你先不要講啦!」雨涵舉手,又連續猜了二十三個可能的故事走向。我接連否認,她卻愈挫愈勇,她最後兩手一攤,說:「老師,你該不會,該不會是在做夢吧?」
也不對哦。
雨涵終於安靜下來,彷彿也完成一場了無遺憾的戰役。凱凱則始終抱著手,冷冷地看著故事接龍的進行。
「然後……我就摔到樹下了。」
我能感覺他們眼裡跳動的火,轉瞬消滅。他們果真沒有笑,心裡有點可惜。他們不再說「然後呢?」而是追問:「這是真的嗎?」
我掀開襯衫,指了指右下方的疤痕,「到現在還是隱隱作痛。」
雨涵尖叫起來,凱凱也不得不直起身子。看著我像是英雄那樣,從「另一個世界」歷劫歸來。
即使說的是一則無比狼狽的故事。
另一個小說家說,「離題」是為了延緩必然到來的毀壞。故事迴繞糾結,就可能逃過時間與死神的追蹤。所以學生們寧願聽那些唬爛虛假的故事,也不願回返正規課程的「擬人法」、「頂真法」,或者對於每一個句子「主詞」、「動詞」、「形容詞」的簡單拆解?
我享受說故事的自由。常有人問我,怎麼會記得那麼多,雞毛蒜皮的事。我總是輕易地回答:虛構是小說家最基本的能力。
故事是這樣的。
而關於我的故事,當然都不是真的。
那個紅色的痕跡,不過是我的胎記罷了。